第一部分:初恋
客观的电子商务历史,大家可以从书上得知;在此,我只谈自己经历的电子商务发展,以切实体验感悟来发现一些规律,某些部分可能会存在主观认知。
1996年我在上海获得第一份工作,因为单位业务关系,97年第一次触摸互联网,说白了就是上网收邮件。当时对互联网没感觉,因为慢和不方便,不如发传真和电话,时髦商务沟通工具是中文BP机。
1999年之前,我所有的客户没有人用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,哪怕是用邮件发价格信息或产品到货信息;我负责的是全国经销商,产品是进口特种纸,经销商大多和出版社关系好,素质层次为中上。我如此描述,表达的观点是:习惯的群体力量是强大的。其实,当时我想用邮件进行部分商务服务,但经销商没人愿意用,虽然知道电子邮件;在习惯面前,很多时候你是无能为力的,除了时间可以改变;后来到了2000年,(我早已入IT,从公司商务助理打听),才有2个经销商用邮件与公司进行商务活动。此事也间接影响到我,从互联网转战软件行业。
我99年中期进入互联网,帮人做网站,我负责销售。当时的风潮是做门户,这主要受新浪、搜狐、网易的影响,特别是广告。我学营销的,喜欢看广告,又一直在大城市辗转,经常在侯车站广告牌上看到大大的狐狸尾巴,所以当时我对搜狐的印象好于新浪;网易有个电视广告印象也很深,广告词是‘网聚人的力量’,背景是男人划船,突出油光发亮的肌肉。。。。当年互联网很热,吸引了很多像我这样的年轻人;而有个我很尊重的长辈却劝阻,最大的理由就是风险太大,看不清未来如何发展,他推介我做房地产。回过头看,长辈的话还是很有道理,当时做房地产的成功概率远高于做互联网,现在我非常尊重长辈的话,他们看问题角度确实与年轻人不同,不推崇暴富而鼓励累积财富。这个长辈真是智者,送了一句话要我永远牢记:只要你做了,就一定要成功,不能轻易换行业,除非你认为成功了。
其实,谁都想做个平台来融资或卖钱,看到的美丽故事太多了,有个长沙的公司做了个同生缘的交友网站(生日相同),运营一年卖了二百万;这种赚钱速度对年轻人还是很有吸引力的,99年中国经济还不景气,大部分传统行业萎靡。但我和朋友没这个实力和能力,只能先帮企业做网站。经过这么多年,回顾当时的决定是对的,根据自己实力顺应环境而动,可惜没能坚持下来。
帮企业做网站,其实就是电子商务的雏形,当时诉求点更多是企业的电子形象展示。做网站的竞争不大,不过很难卖;还有一特点是接听电话的人有兴趣听,约见也不难,出钱尝试的确实不多。当时卖网站是按照页数卖的,还要参照页面字数,500字多少钱,1000字多少钱;最喜欢推FLASH,搞个FLASH给客户展示,晃的客户直说:高科技,就是牛B呀!!通过大数法则,勤奋点还是能接到不少业务的,年轻人赚了点钱,野心就开始大了,2000年开始做平台。这是噩梦的开始,野心与能力不匹配真让人痛苦!!
我负责整体定位,做门户没兴趣,当时总感觉虚了(主要是忽视了广告费的威力),而且前期投入力度太大,不是我们适合的;大家决定先建来钱快的网站,同步拉投资方进来投资。
最终我拍板做性保健品电子商务网站,直销性保健产品;选择性保健品的最主要因素是隐私,当时的人还是不太敢去传统渠道买,甚至避孕套都有点害羞,网络销售可以保障消费者隐私。直销网站来钱快,而且当时我在广东,性保健品货源充足,广州火车站附近有一条性保健品批发街。当时,我们迅速开工,招聘人员做网站、编辑内容、招商代销。。。。所有准备基本差不多的时候,有一内地朋友跟我说,凭什么先付全款给你,广州骗子又多。信任问题成了我们当时的死穴,货到付款我们无法承受,信任问题怎么解决?我参考旌旗席殊网、当当、8848,得出结论是:书籍最好卖,信任原因是产品质量稳定(如运输不易损耗),而且价格不高。当时的运输其实也是一个问题,还有退货问题,最终我们得出结论:必须走实体店加盟连锁与电子商务混合方式。这个方式必须要有钱,这个思路导致我们重心不在经营,而是拉投资。
拉投资方式很简单,业务人员用电话找公司老板,我负责引资,第一个好像是深圳39健康网的赵董事长,被礼貌回绝。当时电子商务与连锁这两个概念,还是可以吸引部分老板的注意,不过最终都没成。回来反思,发现自己只一门心思谈好处与机会,对风险与威胁考虑很少,老板无法真正产生信任。后来年纪大了点,再次创业失败才感悟到任何投资都有风险,预测与控制风险是实业投资人的第一要务,并非好处与机会。最后,我和搭档利用股票投资原理,坚决亏本止损,结束了我们的电子商务创业史。直到现在,我觉得当时止损原则还是正确的,创业项目要与团队能力相匹配,先把小做好,再逐步做大。真正错误的是放弃建网站的利润来源,只想要做就做大的;野心与能力及资源不匹配的话,其副产品就是痛苦。
这里有一个大背景环境,2000年下半年,互联网泡沫严重,投资形式不好。我当时对电子商务真的没信心,太多东西要完善,人的网上购物习惯至少要花上10年的培育(当时我个人判断);再加上政府‘18号文’对软件的支持,2001年我从互联网混到软件行业,当时有很多互联网人士跨到软件业。
以上是我与电子商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,给人痛苦。当年,我们是多么的激情,无畏,相信人定胜天;很多时候,又发现人,特别是中国人,又是多么的无奈,真是一言难尽呀!!我当年对搭档形容电子商务:我们就是屋里趴在玻璃窗的苍蝇,光明永远在眼前,可我们没有能力拥抱大自然!有光明,没前途呀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二部分:分分合合
2001年~2003年一直从事政府软件,关心互联网少了很多,但不断有同事逃离互联网转换行业,行业前景惨淡。不过,坚持下来的人现在大多过的很滋润,有个有趣的现象,那些坚持下来的员工大多能力一般,很多是没能力换工作而不得不坚持,只有少数有能力的人(股东除外)会在困境中坚持。我发现了两个有趣的规律:一)跟紧带头大哥有肉吃。打工秘籍,跟紧老板,不抛弃,不放弃(这个很多人难做到,但非常重要,极力推荐);甚至要适当替老板被黑锅(不推荐,这个需要智慧而不是聪明)。二)憨厚比聪明更能赚钱。憨厚的人做事方面没聪明的人有能力,但有毅力,更能坚持;聪明的人因为能力较强,可选择余地大,容易对比而产生不满情绪,要么消极,要么跳槽。从我身边的人统计,12年内坚持2份工作之内的人,平均收入明显高于12年内换了4份工作以上的人,而换工作较多的人工作能力都不错,可收入不如工作能力差的,值得深思呀!中国这个社会就是人多,有能力的人也多,有能力的人并不一定能成功,因为奖牌太少,竞争太大。我引述演艺圈某人士的话:“想脱---颖而出,有姿色还不够,得有人提携,这样才能脱的出来。”说这么多,我只想把自己的心得和年轻的朋友交流:心存敬畏,人抬人上。不解释了,自己去感悟吧!
从事政府软件的几年里,做了些项目,赚了点钱,但始终不爽,大项目总被人抢。经过深刻反思,发现自己关系圈最多维系到处级,高度有限,项目型市场非我能力所及;我总结,在中国平民老百姓想出人头地,最好走消费类市场。
2004年底,入职一家人才网站做销售管理,又进到互联网圈子。此时,我实在看不清电子商务的发展,而互联网的人才网站生存环境好,至少有了盈利,当时有人推荐去光通做游戏软件,可我实在不喜欢玩游戏。
上一篇:汪志强:用多元化应对危机
下一篇:电子商务社区派代人物众生相